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4001-111-111

教育论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发布时间:2019-11-29

最近,我校组织了一次“红色游学”活动,到山东聊城—孔繁森的家乡参观游览。在孔繁森纪念馆,学员们被孔繁森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深感动!孔繁森,被誉为“六十年代的活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爱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

他在学校和部队期间多次被评为“五好学生”“五好战士”。转业当干部之后,工作踏实认真,恪尽职守。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干部援藏。他不顾家有高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毅然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到藏后又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他两次进藏,前后历时十几年。94年,在去一个贫困乡访贫途中出车祸,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的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讲其中的几个小故事,让我们从中感受其平凡中的伟大吧。

1、92年拉萨地震,他收养了三个因地震失去亲人的孤儿。收养之后,本来经济不宽裕的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经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这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呀!

2、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由于看病,返程路费没有了。只好向孔繁森要。他东挪西借才凑够了500元钱。而当时的机票就是800呀!妻子不忍心为难他,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到济南之后顺路看望上大学的女儿,一见面女儿就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他让我给你要”。妻子眼泪刷刷地流下来,自己身上的钱连买回家乡聊城的车票都不够,哪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呀!

孔繁森把工资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时,在他身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块6毛钱!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了泪。

今天,我们学习孔繁森,传播孔繁森精神,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以孔繁森为榜样,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而不懈奋斗!


主讲:张艳松

徐州老干部大学

2019年10月24日